|| 个人简介 ||
张有敬,1940年生,1964年大学毕业,同年任教,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学起爱好书法和诗词。诗词被选入《大中华千家诗》《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世界优秀华人诗歌颂典》中。是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
2021年书法系列作品入选文化中国主题巡展活动,在北京地铁一、二号线巡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书画院理事、一级书法师。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和国家专业艺术人才认证委员会联合授予其中国国魂艺术大师称号和国家一级美术师证书。2022年5月CCTV推选其为首批高级智库专家,7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聘其为副秘书长,同时被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究院推选为院士。2022年10月被授予“献礼二十大文化传承代表人物”荣誉称号。其作品有《又衬诗书集》《又衬篆书集》、诗集《苦吟集》、书法小品《我的书法观》等。
我的书法观
序
算起来,我对书法的爱还是从初中开始的。1956年,我考上了寿县中学。寿县古称寿阳、寿春,是淝水之战的主战场和赵匡胤困南唐遗址,被称为四朝古都。城内文物古迹甚多,古迹处往往会有精美的对联,上面龙飞凤舞的书法一下就把我抓住了。每逢此时,我就站对联前,边看边用右手在左手上仿写,常常是几分钟不动。
记得,老城内有一个大庙叫“报恩寺”,迎壁墙上有斗大的(南无佛释迦牟尼佛)几个字,远看是凸出来的,近看又是凹下去的,真是神了!我每次去,都是先远远地看那光溜溜的有些立体感的大字,怎么也看不够;而后才近前去摸,想寻出它的奥秘来,常时间不愿离去。
报恩寺还有个神奇的地方——碑廊。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墙上嵌的有几十块碑刻,都是古代大书家的真迹,每到周日我就呆在里边,或拓或摹,直到晚饭时分才返校。
寿县还有一个令我神往的,那就是春联。安徽有句俗语——“桐文,寿字”。桐城因出了个散文大家姚鼐而得名,寿县因古都而得名。可见古都书法的魅力了。春学期到校,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到大街小巷看春联,正、草、隶、篆样样具全,龙飞凤舞个个令人陶醉,简直就是一个巨型的书法展!看这幅对联:
兴来愤笔任挥毫,情绝千古墨意高。撇捺点画皆含血,龙飞凤舞化狂涛。
另一幅:
点画參差韵味多,古今变幻难琢磨。
再看一幅:
墨饱疾书墨滞缓,随心所欲方自然。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如此浓厚的书法氛围之中生活的人,想摆脱书法的熏陶都难。我在寿县读初中、高中的六年里,不仅爱上了书法,书法也爱上了我。白天黑夜草诀歌不离身。真是:
白天临摹夜琢磨,寸步不离草诀歌。
如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位书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王羲之、张旭、怀素。真是;
一见羲张怀,心动情彭湃。
展纸便挥笔,气势来天外。
时而似行云,时而巨浪来。
刹那一掷笔,满纸豪气在。
我是个性格率直而又随意的人,所以是从草书练起的。开始认为写草书与我的性格吻合,我只知道快,却忽略了“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的规矩。故在书法上是走了弯路的,几年后我又折回来苦练楷书。
书法的路和世上其它的路是一样的,要想走出名堂来同样要付出艰辛代价的。正是:
路似平直却坎坷,青春梦想楚针磨。
不经卧薪尝胆苦,岂有惊天动地歌!
学习书法不能走捷径,只有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从一笔一画地从楷书练起,因为楷书是汉字的基础,是汉字的根。常言道:父母在尚知来处,父母走只剩归途。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老祖宗用几千年的汗水浇灌成长起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写艺术,我们一定要把她传承下去,决不能让她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我相信;
“苦心人,终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本小册子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序言。
第二部分即从头条上摘录的,有关书法方面的即兴回答。
第三部分即书法作品展示。
第四部分即习书感悟。
由于水平有限和编纂匆忙,我深知文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我希望通过此作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哪怕是当靶子也好,只要能把问题引向深入,使中国书法爱好者们走上“扎根传统,以艺弘道,排除干扰,守正创新”之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022年7月
1
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书法,专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这句话重点在艺术,“艺”是技巧。“术”是方法。例如学篆书,先学画圆圈、再学画括弧……画圆,使其笔画圆润,粗细相等。画括弧,掌握左右、上下对称。篆书,一,要求笔画圆润。二,多数字要求对称。它的写法和普通写法不同。而“术”即写汉字的方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掌握了术,再来学艺,就很不习惯,有些书体的书写方法和上面讲的不一样就更觉憋扭,例如草书,往往一笔即成。这就是误区。
2
没有老师,光靠自己练,能写好书法吗?
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中关键是一个志!一个攀!
志是目标。爱,是动力。勤,是进步的阶梯。世间一切事情中,只要有目标、有动力、阶梯,还有什么攀不上去的吗?
自学书法过程中,关键是学,向勤中学,向书中学,向他人学!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最容易丧失信心,那就要多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获得别人的鼔励和指引!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
书法展有些字体很难看为什么也能叫书法?
你知道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吗?想想就明白了。
书法,即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最先仅用来表情达意的,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人们用它来装饰厅堂、美化环境等用途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完美。书法的美丑至今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故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
中国书法到底该往何处去?
先人把汉字发展成正、草、隶、篆……他们不仅完善了各种书体中所有汉字的造型,而且在外形上使它美到了极至。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实行了改革,把改后的字称为简化字,先人发展的是繁体字,我们不能把简化字融进书法之中吗?把所有简体字编成草诀歌不也是一种发展吗?
汉字是书法的依托,汉字前进书法亦前进,但万变不离其宗——表情达意。其次在熟练的基础上使书法更流畅、更美。将简化字融入到书法的体系之中,其不善哉。
中国书法应;扎根传统,以艺弘道,排除干扰,守正创新。
5
书法里面的因势生形,是什么意思?
因:按照。势:动作。即按造书写者的不同情态、动作、姿势而生成不一样形状的字来。故为因势生形。
6
为什么大多数老百姓与书法家对书法作品的评价不一样?
书法作品的优劣,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及对书法的评论水准也不一样,对书法的辨识能力也不一样,故而书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评价也各有千秋。
7
书法中的“转笔”“捻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建议习书者不要坠入“捻管、转管”等书法理论的怪圈之中,试想一下所有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很多理论经过实践后都会慢慢理解和掌握,如开始就钻进了理论的怪圈中,会事倍功半的。你说对吗?你知道吗?很多理论家都不是书法家!
8
什么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有良友为伴,得智者为伍。诗曰:伯牙子期世间奇,李杜之交天下希。孔孟積智育华夏,幸福原来在这里。
与书友谈篆书。
我接触篆书快二十年了,开始觉得铁线篆整齐美观就爱上了,于是日复一日的习练,终于觉得可以写条幅了。这时又爱上了徐三庚的飘逸、舒展、婀娜多姿的长袖书,觉得还是这种书体有气势。
我以为书法的好差,关键就是两个字;变,气势。即章法变、墨法变、笔法变。故曰:小处看点、画,大处看气势。不管什么书皆如此。于是我就依此研练,终成今天这个样子,岂望书友指教。
9
你每天练书法吗?坚持多长时间了?
年轻时虽然工作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写,因为想成书法家。至于每天写多长时间,不一定。创作欲望来了就写。现在还有一个任务:完成两个百米长卷,一是毛泽东的诗词及毛泽东千字颂文。二是大中华字经和我的诗词。打算皆用篆书完成。三是学习书法每天时间不宜太长,太长易疲劳。字不宜太多,多无效果。楷书要求每次写五个字,每字十遍。
10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自古至今,书法理论文章对书法真谛的论述不是很多,论笔法,结构,布局貌似多了些,这些只是谈了书法的局部,而书法的真谛是对书法最本质最全面的概恬。笔者认为,魏晋书法是书法的巅峰,王義之是高峰之鼻祖,我们对此是高山仰止,至今无人超越。王羲之就代表了书法的真谛,用浅显的语言讲,就是书法在创作中是内心静悦与外形唯美的高度统一,一个书者像苦行僧那样创作,内心压抑,虽外形唯美,或内心静悦而外形(书体)不美,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
我以为真谛有三,其一,“书如其人”,习书者一勤二正:非勤者书不成,非正者人不名。其二书为心声,书系心划也,不同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同。其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楷隶使人深刻诚稳,行草使人果断、灵动、敏捷……唯创作激情达到高潮时,作品方能内外完美统一,那就是书法的真谛也!
11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书法与学问的关系就像肥料与庄稼的关系,种庄稼肥料施得好、及时,来年就能大丰收!若再加上袁隆平的杂交技术,获得的粮食就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练书法的人,有学问才能产生智慧,有智慧才能产生灵感,有灵感才能产生创作激情,有激情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故而,勤奋、灵感加激情才是劈开成功的大路!
书法作品常常以美语、美词、美文如唐诗、宋词为载体,赵翼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时逢盛世,书家当以自己的歌、赋颂才是。遗憾的是书坛上,多见古诗词,少见今人颂啊!可见传承、发展、超越,只在口上,不见行动啊!
12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究竟怎么理解?
这个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楷书与楷书比的。楷书像老年人走路和做事,行书像年轻人走路和做事。老年人诚稳、经验丰富,如能快点就显得有朝气、灵活、身体健壮,给人以惊喜。年轻人走路和做事如能慢点稳点其不更好!有一幅书法对联讲的好:书得情趣忘工拙;笔走龙蛇忌怪狂。就是这个意思。
行书能快写的原因是它可省笔、连笔,而楷书必须一笔一画的写。行书写快了即成草书了。楷书要想写快必须熟练才成。
13
为什么说草书是书法中最难写的书体?
一,草诀歌曰: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二,草书是随情起舞的,创作者情随文动,字随情舞。一幅极富灵动的、和变化的草书作品要在很短时内完成,当然不易了。
三,草书,讲究一个“变”字。做到变可不易哦!
1,字要有灵性、写法要有变化,同篇同字写法不同,墨法的浓淡不同、字的大小不同、笔法粗细不同……
2,同样作品,章法求变,字与字,行与行要有呼应。
四,字的书写要熟练,书写速度要有变化。
五,要记住:草字离了格,神仙认不得。
14
书法有什么捷径?
书法成功之路与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相似。
云程有路智作梯,学海无涯苦作舟。
路似平直却坎坷,青春梦想楚针磨。
不经卧薪尝胆苦,岂有惊天动地歌!
为什么桐乡人过年都不贴春联?我由安徽到桐乡快二十年了,我们小区有一千多户人家,只有很少几个外来人才家贴春联的。
春联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在城市中炮竹不准放,春联才不贴生意又照样做,与平时还有什么区别呢?年味也就少多了。
我以为贴春联有很多好处:
一,增强喜庆气分,春联一贴满街红,顿时精神大震!红红火火过新年吗?没有了春联的衬托年味就差多了,你觉得呢?
我小时候就巴着过年,年一来满街喷香,妈妈们忙着蒸馒头、煮腊肉、腊鹅、腊鸡等。爸爸们忙着贴春联,我们一会儿到厨房问妈妈要点吃的,一会儿到爸爸处看贴春联,有一年爸爸在灶神边贴了一幅“咦!哪家放炮!哦!又是一年!”看了,至今不忘。稍大一点上学了,每当年初一我就满街看春联,只要看到写的漂亮的,就站着不想走,边看边背,边用右手在左手上划,我以为春联就是小型的书赛,我的书法就是那时开始学的。
二,春联有极大的宣传作用,有一年我们镇上贴出了好几副从毛主席诗词中选出的对联如:天连五岭銀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四海飜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等多么鼓舞人心哪!
三,春联能激发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书法、对联的兴趣,也能扩大人们的知识面。好的春联让人终身难忘!
15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中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将越来越多,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有如下好处:
一,闲人不闲,使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追求。
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二,华夏乃文明之邦,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化的经典!而诗词、书法又是经典中的经典,如在中国再一次掀起学习国学的高潮,将为盛世中国震撼世界再添一亮丽的风景!
三,学习诗词、学习书法能陶冶情操还能使老有所乐,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百益而无一害!故我称之为文化养生。诗曰:
文化养生就是好,全民素质大提高。动手动脑无闲暇,不急不躁冶情操。动脑不会脑痴呆,手脚灵敏精神好。长寿世界数第一,寿星奖章跑不掉!
16
无师自练书法一年有余了,遇到瓶颈,最近总觉无法提升,该怎么办?
学书法像爬山,开始进步很快,以后越高越慢,虽然慢但你依然在一步步提高,这时你会产生两种心情:一,觉得自己的速度不如以前快,其实你的眼界已经提高很多了,看到的景色和开始时已完全不一样了。进步了,水平提高了,对自己的看法不一样了,这是可喜的,但也蕴藏着,急!要知道,书法是一门艺术,不可能一年半载就成艺术家的,要防止,欲速则不达!
二,对自己不满意了,就是眼界高了,写的好了,进步了!站的高就应该看的远,就要走出去开扩视野,多问、多看、多学,看书赛,看书法杂志,书法报等。看要细、要比(与自己比、与人家比)、要动脑子。爬的越高速度越慢,这是规律!
三,字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练,指闭门造车。学,指的是走出去参加户外活动。如小型书赛、书法交流等。
17
什么叫书法中的聚散与收放?
这个问题,我以为对于正在习书者和一般书家来说,只要懂得在习书或创作中如何运用就可以了,不必深究。如:
这幅作品,“天下归”聚,而“心”与前三字距离拉远了点,这叫散,这叫篇中运用聚或散。就单字来说,“归”字,上聚,下散。至于何时聚何时散,如何聚如何散,这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行,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18
练书法快两年,临的帖都差强人意,该怎么进步?
学书法要进步必须做到:一,读懂帖。看帖上的字是如何下笔、行笔和收笔的。看整个字的结构,它美在何处并抓住特点,将其特点铭记于心而后下笔仿写。
二,是比。即,将临好的字与帖上的字比,找出不足之处再仿写。将今天写好的字挂在墙上与昨天比,天天如此,再仿写。
三,将自己临出的字与报刊上的作品比。找出差距再写。
四,拜师指点。要学而不厌,虚心求教。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请人指点,而后再写。读点书法作品,以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更快的进步。
五,做到宁精勿滥即每次只写五个字且要临十遍,而后再琢磨。
19
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
我以为;书法是造化与生机的本质所在,不仅是笔端流露更是心中所系。书法的基本功,可分为五部分:
其一,就是执笔。拇指和食指第一节捏住笔管,中指和无名指抵在笔管上,这样笔管能前后自如移动。左右移动主要靠臂腕。
其二,是运笔:分下笔、行笔和收笔。
其三,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它分为: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等
第四,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顺序。即笔顺:单【指楷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如不按这个顺序写就是倒笔了。
第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及特点。即横、竖、撇、捺、折、挑、点等,横平、竖直、点,如瓜字撇如刀。当然这主要是指楷书。我以为这就是练习书法要掌握的基本功。
20
学习书法有一定基础,可以同时学习两种楷书吗?为什么?
你见过在“天生我有才”栏目中一个女生,表演左手写中文,右手写英文,同时口里背长恨歌的吗?你行吗?可能不行。
中国人一般讲究专一!因为一般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求精求快,如果你有特殊条件,当然可以同时学或做很多事情,这要量力而行。否则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21
当下书法衰退的原因是过于守旧还是过于创新?
我认为当下书法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是守旧不稳而创新目标不明。书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小。运用的时间越来越少。就像在学校学外语,课堂学下课忘。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吗。
其二,是人心浮躁,屁股不稳,对金钱、娱乐等的欲望越来越高。近年干什么都要求速度但书法不行,太快了能学好吗。
其三,是继承传统刻苦研习书法的精神和意志越来越弱。
其四,是茫目追求利益、好大喜功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其五,是书法界好坏标准迷失,以至创新失去了方向在丑书盛行时,书协常常把丑书与传统书法放在一起展览,更让群众迷失了方向,正如我读六书家有感诗:
观六书家书展
正气邪气绞一起,难辨南北与东西。书界乱成一锅粥,书法传统何处觅?
22
最近发现,只要丑书、乱书一出,“闲云”立马就胡吹起来,见了不禁一笑,高!高!实在是高!有诗为证:
“闲云”拍马有神功,鸦死半年能腾空。丑书说是构思巧,乱书说是行气通。明明书中写错字,偏说错字气如虹。巧舌如簧擅溜须,毀了自己欺网虫。
这就是丑书。大家看写的是什么?美吗?
23
你希望中国书法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
中国书法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精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写方式,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它既能表情达意又能美化环境、装饰厅堂,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受到委屈或玷污!
中国书法必须沿着表情达意之路阔步向前!
对中国书法我们的任务首先是传承,其次才是创新、发展,发展要建立在不损害表情达意和美观的基础之上发展,否则就是毁坏和玷污民族精华,我们决不答应!我们应扎根传统,以艺弘道。排除干扰,守正创新!
24
书法境界,一眼中有竹;二胸有成竹;三胸无成竹。如何理解?
一眼中有竹,说明目标已确定。二胸有成竹,说明创作计划已成熟。三胸无成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创作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不下百次。按上述三个步骤。
一,确定创作内容——《沁园春·雪》,共114字。书体:行草书。拟用四尺宣,横书,估计12行,每行约九字,余两行落款。再认真读词,了解主席写词的心情和感慨,这叫胸有成竹。
二,开始创作,由于熟读后心情万分激动,揣摩透了当时主席的处境、心情。
三,一气喝成。置笔一看:龙飞凤舞,大气磅礴,远远地超出了原来的构思。这叫原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称胸无成竹也。
25
有很多写诗写的非常烂但却非常愿意在网上发表的人,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所谓烂即无人认可。是谁给他的勇气,是欲望,是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强烈的求知欲望。
诗由心生,诗是心声,他要把他的心声吐出来给大家看有什么错?想求得大家的认可有什么错?这就是想进步的欲望、想博得认可的欲望!急于求成的欲望。一切的成功都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取得的。心中块垒随意吐,眼前景物信笔收。就是这样取得的。
26
欧阳中石先生为什么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我们的标准是在学问上要求“会”,在艺术上要求“能”。要做到“能”,我强调学,不强调练。我感觉字是练不好的,但可以学,看着谁的好,把别人的拿过来,变成自己的。把别人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能力,化为己用,这是艺术能力的培养。他说的很对。他意思是强调学的重要,练中学,学中练,即不管是学还是练都要动脑筋。
例如临帖时先读懂帖,所谓读懂即明白这字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而后一气呵成,这样行气连贯。而不是看一笔写一笔,这样行气断裂,写出来的字断裂的,动脑筋贯穿习书法的全过程。这样的学进步才快!
孔子说:心之官则思,即学中思,思中练。
27
书法练了一段时间,进步太慢,长年形成的用笔习惯,改不了怎么办?
你在手机上见过残疾人用脚、口书的字吗?他们居然用脚和口都能写出来那么漂亮的字来,那你的手比他们要方便的多了,你说是吧!
从你的问题前两分句中可见:一没有破斧沉舟的决心。二性子太急,欲速则不达。
书法是一门艺术,哪能一月半载就能成家的呢?很多书法家一辈子都在练楷书。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吗,没有决心、没有毅力是成不了大事的。
这是我练了几十年才写出来的字:
28
学习书法时,从哪种字体开始学习能取得较快的进步?
从爱好入手最快,一,爱书法。爱好了就是动力、是信心,有动力有信心,难道还有学不好的东西吗?
二,爱好哪种字体。中国常见的字帖不过顏、柳、欧、赵,可根据你的爱好去选。选中后一定要有破斧沉舟的决心。另外不要听他人忽悠,什么快速书法啦,一月书法啦,百日书法啦,都是屁话!只要相信:苦心人天不负,……。祝你们成功!
29
书法悬肘是坐着练还是站着练?
站着练。悬肘:
一,练指、腕功,二,练背、肘功。三,练腰、腿功,四,练眼、脑功。指腕活,背肘平。腰腿稳,眼脑灵。观察细,读认真。竖要直,横要平。
撇、捺、点,要分清。此变化,慢慢品。学书法,要奈心,有志者,事竟成!
30
初学书法应该先练习什么书写体?
为什么要从楷书学起?因为现在年轻人接触的书写工具多是硬笔,没摸到毛笔的“脾气”,对毛笔的粗细变化、不能随心所欲。其次楷书写起来要慢(初学)、粗细变化也就慢,慢就容易摸到毛笔的脾气了。掌握了毛笔的特性后才能使起来得心应手,才能写好你要写的字。为今后写其它书体打好基础。
31
为什么一些书法家写的字在普通人看来觉得很丑呢?
中国书法界有点乱,自吹自擂、互相吹捧之风盛行。更有甚者大吹自己已超过了古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殊不知他在上面吹,人家在下面骂来!书法,其实有两种含义,一是写字。二是传统文化知识。光会画几笔就能天下第一了吗?他们根本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真正含义!
不管是知识也好,艺术也罢,只有人民大众认可才行,自吹自擂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
32
学习书法,用笔技法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哪个更重要呢?为何?
你知道实践出真知吗?我以为所有书法家,开始学习的时候:一,由于爱好而习书。二,是先临帖即实践,认真而勤奋的临帖,临帖过程中遇到了难处即问题时,才带着问题来学理论学技法的。你说哪个重要?只有带着问题学理论,进步才快!因为理论是很枯燥的,又茫如烟海,从何处学起呢?
我的书法作品在网上发布后,不少书家、好友来信,我看了很激动。这里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
一,安墨含,我不知何许人也,14年在书法网上见到我的作品道:
你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字体飘逸潇洒,刚劲有力,浓淡粗细变化,整幅作品的气韵,那股精气神淋漓尽致。
我看后道:
谢伯乐
鞭僻入理逐心潮,书艺精深点血高。瑕疵不言藏宇內,见仁见智不可骄。金玉良言何处买,且把甘霖做高标。深谢同仁多抬爱,奋踶扬鞭探书奥。
二、伯云景,內蒙人也,国学大师,书法评论家。诗道:惊天动地写心姿,化雨春风咏赋诗。游遍灵山兴我志,育人立教做人师。
我谢道:
茫茫草原飘白云,苍苍环宇织云景。偶见涂鸦诗兴起,灵然一动大作成。滕王阁中帝子见,采石矶旁谪仙生。年逾古稀书未老,徒负阴山初凤声。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书法方面的讨论,显得尤为激烈。
我做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悍卫者,也被卷入了其中,他们向我提出了很多关于书法方面的问题,虽然一一做了回答但仍觉未尽人意,今天在这里把我几十年来学习书法体会及看法,以诗歌的形式再一次表达出来以期大家不佞赐教:
一
总角曾习王右军,依稀舊梦尚可寻。老来方觉时如箭,晝夜挥洒笔不停。少年习书不经心,岁暮始觉学难成。书道幽深难入奥,笔拙岂能学其真?
二
四十余年学写字,白天挥洒夜间思。弃形临神是诀窍,写到生时是熟时。
三
中峰运笔最关键,重按轻转行笔缓。横竖撇捺折挑点,笔笔到位莫等闲。出峰藏峰适时用,悬针垂露意为先。多读多练勤思索,步入堂奥莫畏难。
四
墨饱疾书墨滞缓,随心所欲方自然。线条雅逸如漏痕,书道精湛神为先。
五
如痴如醉复如癫,笔歌墨舞自悠闲。浊酒一杯人间事,书到无我方自然。
33
喜欢行书应该学习谁的字帖?需要先练习楷书吗,为什么?
我已说过,学书法也可随人的性格而定,忠厚沉稳者可从楷书起,聪明活泼者可从行草起。要知道楷书是基础,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先爬后走,开始学走摔跤的次数肯定多,即弯路多。学习是严肃的,必须一步一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我就是从行草开始的,十年后我又学楷书,走了不少弯路,耽误了不少时间。要想成真正的书家学楷是一辈子的事。要问先学哪家的好,我是从文徵明的行草赤壁赋开始的,我以为很好直到今天。
习书偶感
晚得书中趣,挥笔时暢然。胸净塵中事,神游笔墨间。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匆匆一过客,何事在人间?
沁园春·实写老美
美国风光,总统无视生命,
千里阴风,白宫党魁
万里哀嚎,纷纷躺倒。
望,白宫内外,瞧!福特里根,
人心惶惶,咬牙切齿。
全美上下,克林奥马,
新冠嗷嗷,捶胸蹬脚。
自己作死。一代枭雄,
任疫情势虐,老小布什,
妄想病魔自己消。指桑骂槐气难消!待深夜,太可惜
看!坟莹无边,超级大国,
鬼哭狼嚎!从此烟销。
沁园春·祖国颂
春风乍起,神七遨游蓝天,
睡狮猛醒,奥运辉煌
大展宏图。天下仰慕。
看!港澳归来,喜,今日华夏,宾朋云涌,经济腾飞,
国威大振,英美咂舌,
万众欢呼!颔首诚服。
科教兴国,万亿贷美,
民殷国富。百亿买欧,
巧把新桃换旧符。世界屋脊变坦!刹那间,更惊诧,
荆榛变闹市,国庆阅兵,
世人瞠目。光耀京都。
34
学书法,应该先学行书,还是楷书?为什么?
我以为这要看学习者的条件而定,如学习者都是零基础,都应从楷书学起,学楷书一,有利于了解汉字的结构。二,学楷书能锻炼执笔的基本功。
汉字的结构;上下、上中下、结构,左右、左中右结构,包围、半包围结构等。书写顺序,很多年青人都不知道,现在学校也不教,另外学书法接触的多是繁体字,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等。若通过学习,执笔能得心应手了,汉字的基本写法也掌握了,将来学其它字体也就容易多了。
如孩子活泼好动,性子急也可以从行草书开始,行草书较灵活,写起来很快,会写易,写好难,不过学常了也能摸索到汉字的特点,写法,不过进步慢。
35
草书的简化不能随意性,简化时请认真考虑传统,如何兼顾“毫釐虽欲辨,体势更须完”。千万不能太随便,否则,过时了,自己都不认识了。如开头两字众鸟、后边孤、有、犹等,《中国历代书法家草字选》是这样写的:草书必须约定俗成,太随意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轻蔑!对祖宗的大不敬!
感悟
书法如诗、如歌、如画,皆表情达意也。故,字为心迹,迹为心声,惟氤蕴于内,方能灿然于外。吾以为,欲成书家者,须具三境:其一曰:才,即禀斌与天资。其二曰:工,即工夫。其三曰:学,即学问与修养。后二者可修炼,惟才非先天不可得也。古人云:“笔成家,墨成池,不及羲之与献之。”此苦修而不可成者盖失禀赋也。
吾之作书,常乘兴而起,兴随情变,字随情迁,情生象、象生情,时大时小,时粗时细,时浓时淡,时柔时刚,时缠绵时参差,错落杂遝,纠缠不清,皆情之所述也。
古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吾以为书法亦然。当代书法家汪良云:“石如飞白,画也;飞白如石,字也。”然书欲画意,首推谋篇,能成竹在胸而为者少匠气也。
墨固一色,然经书家之手,焦、渴、浓、淡、白五色杂。
呈集于一书,堪称妙绝也哉!
蓄情而发,发而不遏,谓之得意忘形也。凝神挥毫万事空,排山倒海气若虹。
满眼皆是奔牛阵,宛如老树继枯藤。盖情之使然也!
书中最难者在于草,草须一气呵成,或急或缓、或轻或重、或摇摆或揖让,似风吼似雷鸣,气象万千,书罢掷笔拈须而视,虽“满纸荒唐言”,皆情之所述也。
但,草家必悉:“书得情趣忘工拙,笔走龙蛇忌怪狂”,良言也。书必法古而后悟,生于古法之外,终立我之法也。临帖可得笔法,但不可强求,亦不可不求,不求者无法也。
“吾儿磨墨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书道之幽深也,故云“书穷而后工”非勤推细研不可入奥也。
观“闻道未晚”
成功总在年迈后,回眸大作乐悠悠。发展永远无止境,纵有遗憾亦风流。
盛世感赋
古稀莫言桑榆晚,耄耋恰似日中天。只要留得盛世在,再拼人生一百年。